電子散熱器的接合型散熱片的效果如何
發布時間:2019-8-15 來源: 電子散熱器 站點:http://www.runichem.cn
|
電子散熱器的接合型散熱片高度可以達到50mm以上,厚度1mm以下,能夠在相同的體積內得到最大的散熱面積,而且鍛造容易得到很好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電子散熱器的翅片間距對相變過程的影響非常大,翅片間距越小對電子散熱器的整體傳熱性能的強化作用越明顯。,當然了,缺點也顯而易見,就是利用導熱膏和焊錫接結合鰭片和底座會存在介面阻抗問題,從而影響散熱,為了改善這些缺點,散熱片領域又運用了2種新技術。
1.首先是插齒技術,它是利用60噸以上的壓力,把鋁片結合在銅片的基座中,并且鋁和銅之間沒有使用任何介質,從微觀上看鋁和銅的原子在某種程度上相互連接,從而徹底避免了傳統的銅鋁結合產生介面熱阻的弊端,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熱傳到能力。
2.第二種是回流焊接技術,傳統的接合型散熱片最大的問題是介面阻抗問題,而回流焊接技術就是對這一問題的改進。其實,回流焊接和傳統接合型散熱片的工序幾乎相同,只是使用了一個特殊的回焊爐,它可以精確的對焊接的溫度和時間參數進行設定,焊料采用用鉛錫合金,使焊接和被焊接的金屬得到充分接觸,從而避免了漏焊空焊,確保了鰭片和底座的連接盡可能緊密,最大限度降低介面熱阻,又可以控制每一個焊點的焊銅融化時間和融化溫度,保證所有焊點的均勻,不過這個特殊的回焊爐價格很貴,主板廠商用的比較多,而散熱器廠商則很少采用。
3.切削式散熱片 相對于鋁擠型散熱片,切削工藝解決了散熱片的鰭片厚長之比的限制。切削工藝是利用特殊的刀具將整塊材質削出一層層的鰭片,這種散熱鰭片可薄至0.5mm, 而且散熱片的鰭片和底座是一體的,因而就不會出現界面阻抗的問題。不過這種切削工藝在生產的過程中廢料多和量品率低的影響使得成本居高不下,故而切削工藝主要偏向銅制散熱片。
4.電子散熱器的可撓性散熱片 可撓性散熱片是先將銅或鋁的薄板,以成型機折成一體成型的鰭片,然后用穿刺模將上下底板固定,再利用高周波金屬熔接機,與加工過的底座結合成一體,由于制 程為連續接合,適合做高厚長比的散熱片,且因鰭片為一體成型,有利于熱傳導之連續性,鰭片厚度僅有0.1mm,可大大降低材料的需求,并在散熱片容許重量內得到最大熱傳面積
5.把翅片與相變材料簡化為如圖3所示的“三明治”結構,假設翅片間距為2δ,翅片與相變材料的溫差為5℃,工作時間內,該溫差保持不變,則根據導熱公式,翅片上面積為△A的的柱形體積內,整個工作過程中,相變材料吸收的熱量為隨著現代武器電子學的發展,出現了一系列具有超高熱流密度、短時和間歇性工作的大功率組件,如戰略武器的控制系統、引信等。
6.這類系統工作時間短、體積小、重量輕、工作環境惡劣,而熱流密度卻很高,周圍環境又接近真空,無法進行空氣對流散熱,如果不能有效解決散熱問題,則會大大降低系統可靠性。 固-液相變電子散熱器具有良好的恒溫性以及較大的相變潛熱,能有效解決短時、周期性工作的大功率電子器件的散熱問題,在國內外航空航天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應用。
7.相變電子散熱器是利用材料從固態轉換為液態時需要吸收大量熱量的原理,使在常溫下為固態的材料,例如石蠟,經過吸收發熱的電子設備的熱量而發生相變,并且在此過程中相變材料的溫度基本保持不變,從而起到給電子設備散熱的目的,并且具有較好的恒溫性。
|
|
上一條:電子散熱器可以接收多高的工作強度 下一條:電子散熱器種類介紹 |
返回上一級 |